>>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战时讯
同心共筑民族情 “三色”映照榴花红——永宁县“红绿蓝”三色融合绘就民族团结共同富裕新图景
2025-10-31 09:12:29   来源:华兴时报

  近日,永宁县望远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座无虚席,“党音润永宁”宣讲团成员用通俗语言和鲜活事例解读民族政策,台下各族群众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宣讲场景,在永宁县已成为常态。近年来,永宁县始终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激活闽宁协作独特优势,创新探索“石榴红聚共识、产业绿促振兴、法治蓝护平安”的“三色融合”发展路径,将各族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拧成“一股绳”,在团结奋斗中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民生幸福、社会和谐的共同富裕新图景。

  石榴“红”映初心 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作为凝聚人心、增进认同的“首要工程”,永宁县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干部教育、党员培训、群众性宣讲“必选清单”,组建“党音润永宁”“石榴籽”等多支宣讲队伍,深入机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巡回宣讲,年均活动超600场次。从政策解读到故事分享,从理论阐释到互动问答,宣讲团用群众听得懂、乐于听的方式,让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持续夯实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

  永宁县深挖闽宁协作奋斗史、革命历史等红色资源,以文化浸润唤醒民族情感共鸣。创编诵读作品《山海共情处 民族同心城》,将闽宁两地跨越山海的帮扶故事搬上舞台;拍摄主题微电影《针脚里的同行》,通过非遗代表性项目刺绣传承人的视角,展现各族群众携手创业的温情历程;开展“山海情韵·同心筑梦”文艺巡回演出7场次,用歌舞、小品、快板等艺术形式,讲好永宁大地上的民族团结故事。以“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为主题广泛征集素材,将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的真实经历编辑成册、宣传推广,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在潜移默化中增进民族情谊。

  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是永宁县的长远考量。

  今年,永宁县首次联合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及福安市委统战部,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月启动仪式,通过文艺展演、文化交流、经济观摩等活动,让闽宁两地群众“走得更近、心贴得更紧”。每逢节假日,邻里节、健康跑、百家宴等“融情”活动轮番上演,各族群众在生活上相互照顾、文化上相互欣赏、情感上相互亲近,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产业“绿”富民生 铺就民族团结致富路

  深秋时节,贺兰山东麓永宁县葡萄酒产区内,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农民们忙着采摘、分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以前种玉米,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跟着酒庄种葡萄,还能在酒庄打工,一年收入能有五六万元。”闽宁镇原隆村村民马玉梅的话,道出了永宁县以绿色产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的生动实践。

  永宁县持续深化产业协作、就业帮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进40家闽企开展订单农业,11家闽企入驻产业园,总投资超5.8亿元,带动5000余名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为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永宁县健全劳务对接机制,年均定向输送500余人赴闽务工,并在厦门建立首家劳务协作服务基地,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权益保障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劳动力精准转移、稳定就业。此外,推动厦门10个街道、24个社区、30家企业与闽宁镇6村1居“一对一”结对,在资金、技术、市场上持续注入活力,让协作之花结出富民之果。

  为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永宁县依托贺兰山东麓旅游资源、明长城遗址、虎克之路等,推出“葡萄长廊·醉美红酒微醺线”“乡野奇趣·亲子农耕欢乐线”“交个朋友·烟火食味多彩线”“田园牧歌·乡村旅游畅享线”“生态体验·畅游永宁观景线”5条精品旅游线路,协调中殊玉泉国际酒庄、立兰酒庄、贺兰红酒庄等文旅企业,推出“葡萄采摘+酿酒体验+品鉴沙龙”深度游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加入旅游服务行业,开民宿、办农家乐、卖特色农产品,在参与中拓宽增收渠道,共享生态旅游发展的“红利蛋糕”。

  法治“蓝”护平安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多亏了‘石榴籽警务室’的民警,帮我们化解了矛盾,不然这事儿还得闹大。”近日,永宁县李俊镇居民李师傅与邻居因宅基地问题产生纠纷,李俊镇“石榴籽警务室”民警接到求助后,联合“和事佬”调委会成员上门调解,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这一幕,是永宁县以法治“蓝”护航民族团结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永宁县深化“石榴籽警务室”建设,推动“警格+网格”双网融合,将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整合起来,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推广“和事佬”调委会、“原隆义警”等基层治理品牌,鼓励乡贤、年长党员、群众代表参与调解,让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永宁县通过基层调解组织化解民族领域矛盾纠纷80余起,化解率达98%以上。

  永宁县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县审批局创新“视频勘验”“数字化无人审批”模式,将“15分钟服务圈”覆盖至社区村落,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理社保、医保、营业执照等业务。针对群众办事急难愁盼问题,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延时、帮办代办等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来回跑、多头跑”等痛点、堵点。

  永宁县结合“民族团结进步月”“民法典宣传月”等节点,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开展模拟法庭等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在闽宁镇原隆村,“法律明白人”定期上门为各族群众讲解法律知识,解答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劳动维权等方面的疑问;在团结西路街道,“法治文化广场”成为群众学习法律的“露天课堂”。如今,“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已成为永宁县各族群众的共识,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记者 韩瑞利)


【责任编辑】:包瑞